面向未來 人臉識別將用于地鐵反恐
6月1日從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上獲悉,公安部第一研究所開發的名為“面向未來”的人臉識別系統,已經正式向外界發布。系統在終端采集人臉信息后,與數據庫里的逃犯等資料進行比對,從而甄別犯罪嫌疑人。在6月中旬,該款產品將到廣州地鐵站進行試點。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研究員田青介紹,人臉識別系統的推廣將使得“追捕逃犯”不再是海底撈針。人臉識別系統通過便捷的采集終端,高比對準確率以及豐富的應用接口,構建網絡世界的職能身份管理。據悉,“人臉識別”是一種動態識別,一秒鐘抓取5幀,識別速度是每次200毫秒。這意味著,每秒鐘能夠識別5個人的身份。
在此之前,該技術已應用于國內一些大型活動之中,比如在“第三屆中國(湖南)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上,人臉識別技術公司飛瑞斯科技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在現場成功阻擋多名“黑名單重點關注人員”,捕獲盜竊、涉毒在逃人員,實現了協助公安安保系統抓捕在逃案犯,保證會展順利進行。
礦博會展現場人頭攢動(圖片取自現場)
技術分析臉部信息,搜索視頻中犯罪嫌疑人員(圖片取自現場)
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對現場進行分析和判斷,從茫茫人海中找到犯罪嫌疑人(圖片取自現場,此嫌疑人為黑名單在逃人員,已被警方控制)
(圖片取自現場,此嫌疑人為黑名單在逃人員,已被警方控制)
后臺視頻監控狀態 人臉識別系統需要采集的面部特征主要集中在眼、鼻、口所構成的三角區域,囊括了幾千個關鍵點位,這些點位組成一套數學模型,通過復雜的數學方式計算人臉的相似度,因此準確度較高。 目前,國際上掌握人臉識別技術的國家有美國、德國、以色列等,我國的研發并不落后。隨著技術的不斷提升和優化,飛瑞斯正致力于研究具有國際先進水平、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人臉識別新技術,人臉識別技術和識別系統的性能也將在不斷發展中日益完善,將來繼續助力與國家安防、反恐事業。 |
- 上一篇:站在“互聯網+”的風口 安防行業蓄勢待發
- 下一篇:樓市漸回暖 智能家居企業迎來良機